- 五遁
- 《淮南子.本經》: 〝故閉四關, 止五遁, 則與道論〞。 四關, 耳、 目、 口、 心;五遁, 意謂不守本性, 沉溺於種種物質享受。 五, 指金, 如器物之用;木, 如宮室之盛;水, 如泛舟之樂;火, 如烹調之美;土, 如樓台之高。 謂仙人有五種借物遁形之方術。 明謝肇制《五雜俎.人部二》: 〝漢時解奴辜, 張貂皆能隱論, 出入不由門戶, 此後世遁形之祖也。 介象、 左慈、 於吉、 孟欽、 羅公遠、 張果之流, 及《晉書》女巫章丹、 陳琳等術皆本此。 謂為神仙, 其實非也。 其法有五: 曰金遁, 曰木遁, 曰水遁、 曰火遁、 曰土遁。 見其物則可隱, 惟土遁最捷, 蓋無處無土也〞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